索引号:576771617/2022-00018
组配分类:会议、活动、工作部署
发布机构: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 题:
名 称:【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云展示”(三)—广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许氏针灸”
来 源: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文日期:2022-06-13
文 号: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云展示”(三)—广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许氏针灸”
今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十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有效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文化和旅游业繁荣发展,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由广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广平县文化馆承办的非遗“云展示”活动在线上进行展播,通过线上展播向广大观众展示近年来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基本状况和主要成绩,进一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营造全社会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今天推出的是非遗“云展示”——广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许氏针灸”。
许氏针灸由来
许氏针灸,为许氏祖传针灸手法手艺,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即清朝咸丰年间,距今约160年历史。从第一代传至许保金之女许育薪为第五代传承人。第一代传承人许坤,许坤从小酷爱医学,饱读许多民间医学名著,每天刻苦钻研,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位来自河南游离四方的老百姓心目中的神医,从此开始拜师学医。经过名医的指点和自己的刻苦钻研,终于琢磨出一套自己的针法《许氏针灸疗法》第二代传承人许前,在父亲许坤的熏陶和耳熏目染下,技艺更加精益求精,为当地百姓减轻了痛苦,送去了福音,造福一方。
第三代传承人许文龙,从小跟着爷爷学习家传针灸法和黑膏药的熬制,长大后在山西部队当兵,做过三年卫生员,服役期间又跟随部队名医学习传统针灸针灸术,特别是在脑中风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针灸手法,是现代中医针灸学中的一朵奇葩。另外,在黑膏药的熬制也有着独特的配方和经验,主要是针对关节疼痛,有着非常好的疗效。当兵复员回来以后,继续学习家传针灸手法,又在蒋庄卫生院培训学习了中医,由于培训期间刻苦钻研,深受老师爱戴,毕业后跟随恩师行医四年,回到家乡后,自己开了《扶正堂》诊所,继续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看病,悬壶济世。
第四代传承人许保金,从小跟着父亲在《扶正堂》诊所学习,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对中医针负颇有兴趣,13岁时,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给患者针灸,并达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从此以后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医针灸的信心。初中毕业以后,直接在自家诊所帮父亲给患者针灸、抓药、熬制膏药,一九九六年进入十里铺卫生院一边工作一边跟着卫生院老中医学习, 直到2000年在十里铺乡开设属于自己的诊所,行医至今为无数的患者解除了痛苦,收到了患者赠送的无数的锦旗和牌匾,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针灸及用药的简要手法
针灸治疗是通过针和艾灸疏通人体的经络,调和脏腑气血以及阴阳调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 针灸流派很多,如经学派,重灸派,刺络放血派等。许氏针灸采用的是手法派,注重针灸的手法,行针手法,归纳起来有进(推、插)、退(扬、提)、捻(拈)、捣(提插或提按)、搓、飞、弹、摇、盘、刮、雀啄(震颤)、留,特别是许家自创一些手法效果尤为突出。选穴方面大多采用了经外奇穴,特点为立竿见影疗效显著。甚至可以达到当场见效的神奇疗效,在治疗其他疾病方面,治疗卓为显著,止疼方面也可以达到针入疼止的效果。近几年偏瘫中风患者特别多,许多外地的患者都是慕名而来,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带来了福音,也挽救了好几个频临破裂的家庭,患者送来了锦旗牌匾,在这期间也得到了“好医生”、“最美医生”的称号,获得“广平爱心人士”、“科技标兵”和“最美广平人”等荣誉称号。
主治范围
骨折手术扭挫伤后遗症及肌劳损外伤风湿、湿邪侵袭引发的颈肩腿腰关节痛、风湿、类风湿之类等病症,骨伤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广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2年6月12日